黃河絲帶串起一路珍珠——沿黃人文生態(tài)觀光采擷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2-23 11:33:51 | 來源:西部網(wǎng) | 作者: | 責任編輯:李培剛編者按: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、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,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,延續(xù)歷史文脈,挖掘時代價值,堅定文化自信,更好地推動陜西文化強省建設,省地方志辦公室依托地方志橫陳百業(yè)、縱貫古今資源優(yōu)勢,發(fā)掘歷史智慧,賡續(xù)紅色血脈,發(fā)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組織開展全省“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”征文活動,現(xiàn)將部分優(yōu)秀作品在“學習強國”陜西學習平臺進行刊載,以饗讀者。
站在高山之巔,遙望滾滾黃河,日夜奔流不息。黃河,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走來,以她甜美的乳汁滋養(yǎng)著廣袤的黃土地,行經(jīng)九個省區(qū),是中國第二大河,養(yǎng)育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。
黃河全長5464公里,在陜西境內(nèi)流長718公里。她像一條絲帶,串起了沿途一路珍珠。在陜西最北邊的縣——府谷,有一個叫墻頭的地方,風化殘留的明長城遺址赫然映入眼簾,遠眺可見滾滾黃河流入,無疑這里是黃河入秦之首。黃河從山西流入陜西境內(nèi),并在入口處繞圈回望,狀如潛龍吞水,搖曳擺動;形成玉帶環(huán)繞,秀美神奇。這一灣就是黃河入陜第一灣,也被稱作龍灣。一頭一首,萬里長城與黃河在這里握了手!
墻頭地處秦、晉、蒙接壤處,不但是“雞鳴聞三省”之地,也是“走西口”路上的第一道門戶。站在黃河畔,可看到當年“走西口”時的古渡碼頭。在這里,我驚訝地看到黃河水不是黃色的而是碧綠色的,從哪里開始變成黃色的?我們將沿著黃河尋找答案。
當?shù)乩习傩照f,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,道道灣水向東流,唯有府谷境內(nèi)黃河向西流,是因為留戀府谷這片熱土?黃河龍灣是這里的一個景點,站在山頭俯瞰,老牛灣雄渾壯美,乾坤灣大氣磅礴。絢麗的丹霞地貌,五彩繽紛,婀娜多姿。青山、綠水、藍天,加上神奇具有獨特魅力的丹霞地貌,令人陶醉其中,流連忘返,思緒萬千,感慨不已。
如今,一條沿黃河西岸南北走向的省級公路——沿黃公路修通了。這條路北起府谷縣墻頭鄉(xiāng),經(jīng)延安、韓城市,到渭南華山腳下,全長828公里。沿著這條路由北向南緩緩行走,將看到乾坤灣、白云山、壺口瀑布、黨家村、司馬遷祠、洽川濕地、西岳華山等50余處旅游景區(qū)和沿黃4市12縣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壯觀場景。
在神木境內(nèi),黃河岸邊,不時可見一片片的棗園,一棟棟色彩明快的建筑。停車觀看,原來是一個生產(chǎn)咖啡的企業(yè),起名叫“曼喬莊園”,多么高大上的名字,在這黃土高原上顯得異常洋氣。沿黃路通車前,在路邊新建了這家工廠——陜西華和實業(yè)有限公司“曼喬莊園”,生產(chǎn)出了紅棗味的咖啡等產(chǎn)品,消化了當?shù)?萬多畝紅棗,吸納了一百多人就業(yè)。紅棗咖啡?許多人是第一次聽說。企業(yè)負責人介紹說:“神木境內(nèi)黃河沿岸的丘陵地帶,四季分明,空氣清新,光照充足,是紅棗的適生區(qū)。20萬畝棗樹蔚然成林,它的栽培歷史久遠,曾為皇室貢品,營養(yǎng)價值極高?!蔽覀兤穱L著帶有紅棗味的咖啡,嗯!味道還真不錯。企業(yè)負責人拿著口香糖狀的小包裝介紹說:“這是紅棗濃縮汁,早上可以夾在面包里吃早餐”。
佳縣,這座美麗壯觀的小山城承載了太多的歷史記憶。據(jù)佳縣資料記載,1947年至1948年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任弼時等率領(lǐng)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轉(zhuǎn)戰(zhàn)陜北,在佳縣生活戰(zhàn)斗了99天。期間毛主席曾兩次來到香爐寺,面對滔滔黃河贊嘆:“沒有黃河,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??!不談五千年,只論現(xiàn)在,沒有黃河天險,恐怕我們在延安還待不了這么久??谷諔?zhàn)爭中,黃河替我們擋住了日本帝國主義,即使有害,只這一條,也該減輕罪過。將來全國解放了,我們還要利用黃河水澆地、發(fā)電,為人民造福!那時,對黃河的評價更要改變了!”
這里是一片文化厚土,歷史悠久,古跡遍布,積淀深厚,有大家熟悉的白云山、香爐寺等,還誕生了響徹環(huán)宇的頌歌《東方紅》和唱響大江南北的黃河船夫曲《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》。時任佳縣縣委常委的李躍進,是《東方紅》作者李有源的孫子,在即將建成的“東方紅”產(chǎn)業(yè)園區(qū),他給我們興致勃勃地講述了《東方紅》從民歌《白馬調(diào)》演變而成的過程。悠揚的歌聲,在山嶺上回蕩,使人仿佛又回到了20世紀的延安,看到了解放區(qū)人民在黨中央的領(lǐng)導下艱苦卓絕的斗爭和歡欣鼓舞的場景。
吳堡古城坐落在黃河岸邊,也稱石城。目前上山道路崎嶇,有待改善,但來到山上,可俯瞰沿河風光,極其壯觀。城墻用石頭壘就,城門由石頭搭建,房屋也是磚石構(gòu)建的窯洞。街道、縣衙、學校、監(jiān)獄等等都保持著原貌。有些房屋稍有修繕,還住著人。城里有兩座土地廟,有一些塑像,雖然重修,但保持了原貌。城內(nèi)有被日本飛機轟炸過的痕跡,留下了日軍侵華的鐵證。
著名作家柳青是吳堡人,吳堡是柳青的根,柳青的魂在吳堡成,總建筑面積4550平方米的柳青文化園近日已經(jīng)開園,柳青文學館、柳青故居、柳青私塾、柳青書院等向全國的文藝愛好者和群眾開放。這里收藏了陜西500余位文學家的圖書作品1.4萬余冊,珍貴手稿書信14816頁,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電視劇實物資料300余份,分別陳列于文化園內(nèi)的20個院落、77孔老窯洞里,全面展現(xiàn)了陜西文學的發(fā)展歷程。
走著走著,突然有人說:“黃河水變混沌了!”什么時候開始變的?什么原因變的?誰也說不清楚。有的說在佳縣境內(nèi)開始變化,有的說在吳堡境內(nèi)變化;有的說是水土流失的結(jié)果,有的說是落差過大的原因。其實這些都不重要。的確,一路上的好景色誰能顧得上水色的變化呢?
毛主席東渡紀念碑矗立在黃河邊,遠眺黃河,似乎就能觸摸到往日的歲月。1948年3月23日下午1時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任弼時等中央領(lǐng)導就是在這里東渡黃河,指揮全國戰(zhàn)略大反攻,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。
在綏德,“米脂婆姨綏德漢”已成為極具代表性的人文符號,經(jīng)過多年的歷史沉淀后,“綏德漢”已家喻戶曉。綏德有一首陜北民歌《三十里鋪》,是一首流傳甚廣、膾炙人口的優(yōu)秀陜北愛情民歌,也是目前世界民歌史上主人公原型唯一健在的民歌。綏德有一座革命的搖籃——綏德師范學校,先后為我國培養(yǎng)了多位黨政軍高級干部,其中省部級干部就有60多位。
清澗縣的高家洼塬——北國風光景區(qū)。向東望去,巖畔上樹立的“《沁園春·雪》誕生地”標牌格外醒目。眺望遠處,四周群山相連,宛若一條巨龍盤旋蜿蜒在大自然的懷抱。1936年1月,紅軍東征到達清澗,毛澤東在高家洼塬觀察地形時被風雪莽莽的北國風光震撼,吟成了千古絕唱《沁園春·雪》。
延川縣是陜北革命根據(jù)地和陜甘寧邊區(qū)中心縣份之一,毛主席在陜北期間,曾多次到達延川,留有多處舊居和會議舊址。1936年5月2日,毛澤東率領(lǐng)中國工農(nóng)抗日先鋒軍從乾坤灣南側(cè)的清水關(guān)渡口西渡黃河回師陜北。目前,清水關(guān)渡口、劉家山毛主席舊居、楊家圪臺會議舊址、太相寺會議舊址保存完好,是延川沿黃旅游線上的重要景點。
車輛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,眼前一下子開闊了許多——韓城市到了。
韓城的古城格外迷人,走在古城街頭,猶如置身于童話般的世界,一條明清古街道,一群唐宋元明清五代古建筑,一批四合院古民居,風貌古色古香。據(jù)介紹,韓城古城是全國保存完整的六大古城之一,至今保留著5街72巷的完整格局。
韓城當?shù)厝苏f:“黃河最窄的地方在韓城,黃河最寬的地方也在韓城!”最窄的地方便是黃河龍門,此處兩岸懸崖相對如門,傳說唯神龍可越,故稱龍門,又相傳為夏禹所鑿,取名禹門。龍門寬80米,形如閘口,扼黃河咽喉,水流急湍,正如詩人所描繪的“禹門三級浪,平地一聲雷。”沿龍門逆水而上約4公里為“石門”,兩岸斷崖峭壁,如同刀砍斧劈,山水相映,極其壯美。最寬的地方便是姚家莊觀景臺。舉目眺望,眼界十分開闊,在寬闊的河床上,工人們正在施工修堤。他們說:“這是防洪堤,上面也可以行車。”下一步,他們將利用黃河在韓城的優(yōu)勢,計劃打造黃金水道,屆時游客們可以在黃河上坐船觀光,近距離觸摸母親河。
位于關(guān)中腹地的景點大家都比較熟悉。黨家村,東距黃河3.5公里,最負盛名的是它的明清古建筑群。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、文星閣,精美的走馬門樓、磚雕石刻等令人嘆為觀止。
司馬遷祠始建于公元310年。整個建筑依崖就勢,層遞而上。登其巔,可東望滔滔黃河,西眺巍巍梁山,南看古魏長城,北觀芝水長流。山環(huán)水抱,雄偉壯觀,氣象萬千。祠內(nèi)古道滄桑,碑石林立。祠墓以其古樸自然之氣勢,清淡高雅之魅力屹立于天地之間,向世人訴說著司馬遷命運多舛而又執(zhí)著偉大的一生,使草木為之含悲,山河因之動情。
沿黃公路渭南段以打造最美旅游公路為出發(fā)點,充分發(fā)揮綠色交通建設理念,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為沿線路燈提供電力,路邊種植易生長、花期長的格?;?,沿途村莊墻面繪制了一幅幅現(xiàn)代文化墻。在洽川濕地形成了“萬畝蘆蕩,千眼神泉,百種珍禽,十里荷塘,一條黃河,秦晉相望”的獨特旅游景觀。
一曲華陰老腔,加上譚維維的激情演唱,使華陰名聲大噪。奔騰南下的黃河,穿越秦晉大峽谷,在這里就要拐彎了,它將流出陜西,向東而去,陜西境內(nèi)的沿黃公路到此已走完了828公里。
沿黃河走完這段路,我終于明白了為何要把黃河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了。滔滔黃河水,在中華大地上編織起了一條絢麗的絲帶,上面點綴著無數(shù)顆璀璨的明珠。她的雄姿護佑著中華,她的乳汁養(yǎng)育著中華兒女,她見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,她滿載著中華兒女的渴望和期盼。而今,她在沿黃兒女們奔小康的美好愿景里,在中華子民們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步伐中,一路向前,奔騰不息……
(作者:蒲力民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第三屆陜西省評論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。本文由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