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河唯一千年古渡 獨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圣地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7-23 11:32:47優(yōu)美的黃河自然風光與大禹文化交相輝映,融為一體,成為了黃河中游一處獨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圣地。
從巴顏喀拉山起源的黃河,出昆侖,穿大漠,驅流沙,越草原,入河口。相傳大禹在山西芮城黃河邊植柏觀水勢,乘舟上鑿龍門,下開三門,終獲成功。于是登舟之地便成“大禹渡”,手植柏樹便被稱“神柏”。懷著對大禹治水的崇高敬意,從芮城出發(fā),沿永樂公路向大禹渡方向而去。
作為萬里黃河上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,依山傍水的大禹渡可謂歷史文化深厚。作為一座規(guī)模宏大、結構新穎,集灌溉和游覽為一體的風景區(qū),來的游人可謂絡繹不絕。進入大門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殿——禹王殿,過禹王殿,來到了滴水臺階,俯瞰,那一層一層垂直式下降的臺階讓人心生恐懼,只想趕快扶住邊上的欄桿,唯恐一不小心滾下去。在驚呼聲中,臺階奇妙地發(fā)出滴水聲音,而且人多聲大,人少聲小,讓人百思不解。下到臺階底,抬頭往上看,幾百臺階上的禹王大殿巍峨聳立,很是壯觀。
前行不遠,便是合圍近4米、樹齡達4000年的神柏。作為大禹渡的標志,神柏高約15米,虬枝參天、冠若傘蓋,覆地半畝有余,傲然屹立在大禹渡崖頭。相傳大禹治水時經常在柏樹下小憩,所以柏樹所在的山谷被稱為“神柏峪”。樹下立有一塊清代石碑,上書“神柏峪重建禹王廟碑記”,紀錄大禹渡久遠深厚的歷史。
站在龍頭崖上眺望遠方,從河津龍門奔涌而下的黃河以“幾”字形前行,河床地勢開闊,水流平緩,一改奔騰咆哮之勢,盡顯母親河的溫柔和博大的胸懷。身旁建于20世紀70年代的電灌站依然在不停歇地工作著,經過一級提取和二級泥沙沉淀,黃河水一改渾濁的容顏,泥沙排入河道,清水被抽上去澆灌良田,幾十萬畝土地受益。看著碧波蕩漾的渠水,很難將它和遠處渾濁的黃河水相提并論,而看著神柏下那近200米的二級揚程管道,又對這些現(xiàn)代治水者肅然起敬,他們引水上山,造福于民,與當初大禹治水有著異曲同工之理。
在沉沙池東南方是六角玲瓏的望岳亭,舉目西眺,華樂在望,故取名“望岳亭”。亭東的平臺上,是用175方中條山青石拼雕而成、高達12.23米的大禹像,據(jù)說是黃河流域最大的石雕大禹像。其頭戴帽子,手執(zhí)巨耒,偉岸英猛,堅毅鎮(zhèn)定地面向黃河。山谷的摩崖上還刻有“舟于此出水得”六個大字。
神柏峪東側是重建的狀元橋,是從合林寺去綠化紀念亭,然后到文殊院、鐘鼓樓的唯一通道。人走在上面,晃晃悠悠,而腳下卻是深不見底的河谷以及河水,讓人有些膽戰(zhàn)心驚。當然,更刺激的還是百米橫空的玻璃觀景臺和滑道,除此之外,景區(qū)內還有別具特色的氣墊船游黃河等項目可供大家親近母親河。中國的歷史有多久,黃河文明的淵源就有多長。(文圖:米廣弘文化學者)